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正模:1♂(幼),N99B—42,海南东北部,水深33m,底质细砂,1959.10.29。
形态描述 头胸甲长显著大于宽,表面十分光滑。额部呈弧状突出,两侧内凹,沿中部显得特别隆起。头胸甲的前侧缘稍长于后侧缘,后侧缘呈圆弧形,前侧缘基部1/3及后侧缘末1/3处的边缘具细颗粒。后缘的两侧略为突出。
胸窦狭长,其下缘具一列颗粒,前端的8枚较大,随后的6—8枚较小。
螯足粗短,长节的内、外缘均具较粗的粒突,前缘末部的4枚较为尖锐,背面的末半部光滑,基半部有4枚珠状颗粒及一群颗粒。腕节外缘末部及内缘均有细颗粒。掌节特别宽短而扁,边缘薄锐,内缘具一列锯齿状颗粒,越近基部者越大。两指外缘薄锐,内缘末部有数枚小齿。
步足扁平,特别是末两节,前3对长节的前、后缘均有细颗粒。腕节前缘具两条隆脊,背面近后缘也具一隆脊,唯不如前缘的显著。掌节扁平,第1至第4对的掌节,依次趋短,前、后缘薄而锐。指节呈披针状。第4对步足长节的前缘基部2/3具细颗粒,后缘有齿状突起6枚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正模 12.4 10.3
酒精标本颜色 全身灰白色,鳃区外侧各具一黑褐色圆斑。
形态描述 头胸甲长显著大于宽,表面十分光滑。额部呈弧状突出,两侧内凹,沿中部显得特别隆起。头胸甲的前侧缘稍长于后侧缘,后侧缘呈圆弧形,前侧缘基部1/3及后侧缘末1/3处的边缘具细颗粒。后缘的两侧略为突出。
胸窦狭长,其下缘具一列颗粒,前端的8枚较大,随后的6—8枚较小。
螯足粗短,长节的内、外缘均具较粗的粒突,前缘末部的4枚较为尖锐,背面的末半部光滑,基半部有4枚珠状颗粒及一群颗粒。腕节外缘末部及内缘均有细颗粒。掌节特别宽短而扁,边缘薄锐,内缘具一列锯齿状颗粒,越近基部者越大。两指外缘薄锐,内缘末部有数枚小齿。
步足扁平,特别是末两节,前3对长节的前、后缘均有细颗粒。腕节前缘具两条隆脊,背面近后缘也具一隆脊,唯不如前缘的显著。掌节扁平,第1至第4对的掌节,依次趋短,前、后缘薄而锐。指节呈披针状。第4对步足长节的前缘基部2/3具细颗粒,后缘有齿状突起6枚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正模 12.4 10.3
酒精标本颜色 全身灰白色,鳃区外侧各具一黑褐色圆斑。
生境信息
分类讨论
比较 本种与Leucosia phyllocheira相似,其主要区别如下:
特 征 Leucosia phyllocheira 扁掌玉蟹Leucosia compressa
1.额部的前缘 几乎横直 弧形
2.头胸甲后侧缘 特别凸 微凸
3.螯足长节的背面
掌节的内缘 具细颗粒
元锯齿状颗粒 具珠状颗粒
有锯齿状颗粒
4.第4对步足长节的后缘 具大尖齿8枚 具小钝齿6枚
特 征 Leucosia phyllocheira 扁掌玉蟹Leucosia compressa
1.额部的前缘 几乎横直 弧形
2.头胸甲后侧缘 特别凸 微凸
3.螯足长节的背面
掌节的内缘 具细颗粒
元锯齿状颗粒 具珠状颗粒
有锯齿状颗粒
4.第4对步足长节的后缘 具大尖齿8枚 具小钝齿6枚